鴯鹋油的作用及用法(鴯鹋是什么動物)
本文關于《鴯鹋是什么動物》,很多股民由于不會看股票行情,導致判斷失誤,造成了不可控的損失,所以學會看股票行情十分的重要!新手小白不會看怎么辦?不用擔心,關注新證理財,了解更多的財經知識。
本文目錄一覽:
鴯鹋是鴕鳥嗎?
鴯鹋不是鴕鳥。
鴯鹋[ér miáo]:是鳥綱鴯鹋科唯一 物種,以擅長奔跑而著名,是澳洲的特產,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鳥類,僅次于非洲鴕鳥,因此也被稱作澳洲鴕鳥,翅膀比非洲鴕鳥和美洲鴕鳥的更加退化,足三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
形態特征:鴯鹋,體高150-185厘米,體重30-45千克,壽命10年。成年雌性比雄性大。鴯鹋形似非洲鴕鳥而較小,屬于平胸類,沒有龍骨,嘴短而扁,羽毛灰色、褐色或黑色,長而卷曲自頸部向身體的兩側覆蓋。翅膀退化,完全無法飛翔。足三趾,腿長善走。羽毛發育不全,具纖細垂羽,副羽甚發達,頭、頸有羽毛、無肉垂。體健壯,腿長,同其親屬鶴鴕一樣。
棲息環境:鴯鹋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島的開闊草原疏散叢林和半沙漠地區。
生活習性:鴯鹋喜愛生活在 草原、森林和 沙漠地帶,全身披著褐色的 羽毛,擅長奔跑,時速可達70公里,并可連續飛跑上百公里之遙。鴯鹋雖有雙翅,但同鴕鳥一樣已完全退化,無法飛翔。軀干、翼被覆纖細的粗發狀羽毛,呈灰褐色。以野草、種子、果實等植物及 昆蟲、 蜥蜴等小動物為食。它能泅水,可以從容渡過寬闊湍急的河流。
鴯鹋是什么?
問題一:鴯鹋是什么? 鴯鹋鳥綱目,澳洲特有物種,是世界第二大鳥類。體型僅次于駝鳥。它的壽命有十年,身高150~200厘米,它的生蛋于每窩8~10尾。鴯鹋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型鳥類之一,生存于第三紀、老第三紀和新第三紀,它們長有3只爪子每只爪都有恐龍的一樣鋒利,它每還有超高的踢力
問題二:鴯鹋讀做什么 鴯鹋
[讀音][ér miáo]
[解釋] 澳大利亞產的一種大型走禽,是僅次于鴕鳥的最大鳥,棲息于開闊森林與平原,羽毛發育不全,具纖細垂羽,副羽甚發達,頭、頸有羽毛、無肉垂
問題三:鴯鹋怎么讀音是什么 朋友你好!鴯鹋拼音: [ér miáo][名]鳥,像鴕鳥而較小,腿長,爪有三趾,兩翼退化,善走,不善飛。以吃植物葉、果為主。澳大利亞產的一種大型走禽,是僅次于鴕鳥的最大鳥,棲息于開闊森林與平原,羽毛發育不全,具纖細垂羽,副羽甚發達,頭、頸有羽毛、無肉垂
問題四:鴯鹋有什么功效? 鴯鹋油是由鴯鹋的脂肪提煉而成,含有豐富的油酸、亞油脂肪酸、維生素E、維生素A、OMEGA-3、OMEGA-6等天然成分。澳大利亞生物科學研究機構CSIRO經過多年的試驗證明:鴯鹋油滲入人的皮膚后,可加速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活化細胞組織、促進皮膚再生、加速傷口愈合、消除皮膚炎癥、輔助防治皮膚癌等。 被澳洲土著人稱為神油。鴯鹋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約占70%,其中單體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占總脂肪酸量的40%,還含有二種人體必需脂肪酸,即占20%的亞油酸和占1%-2%的亞麻酸。 早在幾千年前,土著澳洲人已發現鴯鹋油具有保持皮膚濕潤,防腐,減輕關節、肌肉疼痛和抗炎作用,是他們抗炎藥物唯一來源。 根據英吉利公司的研究以及國外一些報導表明,鴯鹋油具有促進創面愈合,護膚美容以及改善人體循環系統功能等作用。 鴯鹋油與人類皮膚的油脂有極為相似的脂肪酸組成,具有很強的皮膚滲透力和消炎、促進傷口愈合的功能。 1999年Lopez A等利用巴豆油誘發耳廓急性炎癥模型,研究發現鴯鹋油具有減輕炎性水腫的作用。 Penturf M和Girsword J在1998年美國燒傷協會會議其間,交流了《評價鴯鹋油對燒傷治療和潤滑作用》,研究認為鴯鹋具有顯著抗炎作用;作為一種潤滑劑,能抑制疤痕的產生。 1995年《鴯鹋的今天與明天》刊文指出鴯鹋油能抑制細菌生長,純凈無污染的鴯鹋油能保持長時間的無菌狀態,并從鴯鹋油中分離出一種黃色成份,它是該油消炎作用的活性成份之一; 鴯鹋油是無 *** 、無異體排斥、無副作用,價格便宜的抗炎藥物,有利于消腫化淤,減輕疼痛。 2001年英吉利公司和第一軍醫大學燒傷中心利用淺Ⅱ度或深Ⅱ度30%體表面積大鼠燒傷模型,進行純鴯鹋油與燒傷常用外用藥(絡合碘)雙盲對照實驗,發現鴯鹋油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癥反應,促進上皮愈合,愈合的創面更具彈性,顯示鴯鹋油能有效抑制燒傷創面炎癥反應,促進創面愈合。 而且鴯鹋油中亞油酸和亞麻酸作為人體必須脂肪酸,是維持人體組織、皮膚正常代謝所必須的。這些不飽和脂肪酸易于吸收,而油酸對人體皮膚滲透力和攜帶藥能力均有神奇的促進作用。 鴯鹋油對皮膚 *** 性小,作為一種滋潤劑,能夠防止皮膚老化,提高皮膚表皮層水合能力,不會堵塞毛孔,使用時不會產生疼痛。
問題五:鴯鹋是什么動物? 是鳥綱鴯鹋科唯一物種,以擅長奔跑而著名,是澳洲的特產,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鳥類,僅次于非洲鴕鳥,因此也被稱作澳洲鴕鳥,翅膀比非洲鴕鳥和美洲鴕鳥的更加退化,足三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棲息于澳洲森林和開闊地帶,吃樹葉和野果。鴯終生配對。每窩產7-10枚暗綠色卵,卵長13厘米。在地面上筑巢。雄鳥孵卵約60天。體上有條紋的幼雛出殼后很快就能跟著成鳥跑。特別的氣管結構在繁殖期可發出巨大的隆隆聲。鴯鹋是澳大利亞的國鳥。
問題六:鴯鹋和鴕鳥的有什么區別 鴯鹋(學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是鳥綱鴯鹋科唯一的物種,以擅長奔跑而著名,是澳洲地區的特產,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鳥類,體型僅次于非洲鴕鳥,因此也被稱作澳洲鴕鳥,也被稱作尤加利鳥,翅膀比非洲鴕鳥和美洲鴕鳥的更加退化,足三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
鴕鳥:非洲一種體形巨大、不會飛但奔跑得很快的鳥(鴕鳥) ,特征為脖子長而無毛、頭小、腳有二趾。是世界上存活著的最大的鳥?,F代鳥類中最大的鳥,高可達3米,頭小,寬而扁平,頸長而靈活, *** 的頭部、頸部以及腿部通常呈淡粉紅色;喙(Beak)直而短,尖端為扁圓狀;眼(Eyes)大,繼承鳥類特征,其視力亦佳,具有很粗的黑色睫毛。
問題七:鴯鹋是什么動物 下雨的鳥,100送十塊錢
問題八:鴯鹋是什么? 鴯鹋鳥綱目,澳洲特有物種,是世界第二大鳥類。體型僅次于駝鳥。它的壽命有十年,身高150~200厘米,它的生蛋于每窩8~10尾。鴯鹋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型鳥類之一,生存于第三紀、老第三紀和新第三紀,它們長有3只爪子每只爪都有恐龍的一樣鋒利,它每還有超高的踢力
問題九:鴯鹋怎么讀音是什么 朋友你好!鴯鹋拼音: [ér miáo][名]鳥,像鴕鳥而較小,腿長,爪有三趾,兩翼退化,善走,不善飛。以吃植物葉、果為主。澳大利亞產的一種大型走禽,是僅次于鴕鳥的最大鳥,棲息于開闊森林與平原,羽毛發育不全,具纖細垂羽,副羽甚發達,頭、頸有羽毛、無肉垂
問題十:鴯鹋是什么動物? 是鳥綱鴯鹋科唯一物種,以擅長奔跑而著名,是澳洲的特產,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鳥類,僅次于非洲鴕鳥,因此也被稱作澳洲鴕鳥,翅膀比非洲鴕鳥和美洲鴕鳥的更加退化,足三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棲息于澳洲森林和開闊地帶,吃樹葉和野果。鴯終生配對。每窩產7-10枚暗綠色卵,卵長13厘米。在地面上筑巢。雄鳥孵卵約60天。體上有條紋的幼雛出殼后很快就能跟著成鳥跑。特別的氣管結構在繁殖期可發出巨大的隆隆聲。鴯鹋是澳大利亞的國鳥。
what is 鴯鹋(產于澳洲的一種體型大而不會飛的鳥)?????????
Emu 鴯鹋(學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e),又名澳洲鴕鳥,是現存世上除了駝鳥以外最大的鳥類,也是澳洲最大的本土鳥類。 鴯鹋的羽毛很柔軟,毛色通常都是啡色。身高由1.5至2公尺,體重約45公斤,最多不超過60公斤,而雄鳥的體型通常較為細小。他們可以以快速和省力的小跑走很遠的路,沖刺時最快速度可以高達每小時50公里,每跨步可達三公尺。
參考: zh. *** /wiki/%E9%B8%B8%E9%B9%8B%E7%A7%91
略短,不足150字??稍賗ntroduce多一點。
鴯鹋(學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e),又名澳洲鴕鳥,是現存世上除了駝鳥以外最大的鳥類,也是澳洲最大的本土鳥類。 特征 鴯鹋通常居住于人口稀少的地方,但不包括密林和沙漠。跟其他平胸類的鳥類一樣,雖然它還保留有一對細小的翅膀,但已經不會飛行。 鴯鹋的羽毛很柔軟,毛色通常都是啡色。身高由1.5至2公尺,體重約45公斤,最多不超過60公斤,而雄鳥的體型通常較為細小。他們可以以快速和省力的小跑走很遠的路,沖刺時最快速度可以高達每小時50公里,每跨步可達三公尺。 鴯鹋是一種逐水草而棲息的雀鳥,是鳥類中的機會主義者。它們愛追隨雨水,日常的食物有榖類、花朵、果實、嫩芽、昆蟲、幼蟲或任何可食用的東西。為幫助消化,他們還會吞下小石頭。雖然鴯鹋經常都會吃掉農夫的農作物,但由于它們亦愛吃農作物的害蟲,使農作物生長的更好,澳洲的農民對他們又愛又恨。 鴯鹋每次下蛋都會生產10-25只深綠色的蛋,并由家庭的父親負責孵化。孵化期需時8星期,在這段時期,雄鳥不會離開鳥巢。雛鳥在出生后會跟隨父親兩年。 品種 在歐洲人移居澳洲以前,在澳大利亞的鴯鹋可以分成四個常見的品種: 鴯鹋
Dromaius novaehollandiae在澳洲大陸人煙較少之處仍然普遍,數量則因雨量多寡而常有改變-低至二十萬,高至一百萬,但通常也有五十萬之數。澳洲南部及西南部農業地帶人口稠密,鴯鹋經已絕跡,但干旱地帶的永久水源,令這個品種得以繁衍。 塔斯曼尼亞鴯鹋
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diemenensis
可能是大陸品種的一個亞種,于1850年代絕種。 袋鼠島鴯鹋
Dromaius baudinianus,由于狩獵及頻繁的火災,大約于1827年間絕滅。 其較大的大陸品種是于1920年代輸入到袋鼠島上。 小王島鴯鹋,Dromaius ater,大約是澳洲本土種類的一半大,1805年被獵人殺盡絕滅。 交配 鴯鹋在仲夏時間配對,一對約占領30平方公里的領域。天氣涼下之后,雄鴯鹋體內激素變動,食欲下降,開始在地上用樹枝,樹葉,樹皮和草建巢。 雌雄鴯鹋每隔一兩天交配一次,在下一天雌鴯鹋會生很大的一個深綠色的蛋。這個蛋殼很厚,約一斤重。大約生了七個蛋之后,雄鴯鹋開始坐在蛋上孵蛋。從此雄鴯鹋不吃不喝,每天之因需要翻轉蛋的時候才會站起來十次左右。在這八個禮拜,他靠記憶體的脂肪生存,每天只喝一點晨露。 雄鴯鹋開始孵蛋之后,雌鴯鹋繼續生蛋,但是不再與他交配。雌鴯鹋一般下蛋八至十只,但多至兩倍的蛋數也非罕見。與很多其他澳洲鳥類一樣(見Blue Wren),鴯鹋雖然雌雄成對,但雜交也是常見之事:每當雄鳥開始孵蛋,雌鳥便會與其他雄鳥交配。一窩雛鳥之中,可達一半是雌鳥背夫生下的「私生子」。 有些雌鳥會留守鳥巢直至雛鳥破殼而出,但大部份下蛋后不久便會離巢,而且往往在別處再筑巢;如果天氣良好,一只雌鴯鹋可以下三窩蛋。(在熱帶北部,季節與澳洲相反,雨季在夏天,鴯鹋會在雨季前交配。據可靠的報告所述,如果雨季遲來,鴯鹋交配亦會順延。這個機制如何運作,至今我們仍未了解。) 雖然有雄鴯鹋堅守鳥巢,但鴯鹋蛋仍然常被偷去,其中以巨蜥(goanna)為甚;不過據估計,每五只孵出的小鴯鹋當中,有四只可以平安長至成年。 新孵出的小鳥很活躍,幾天之后就可以離開巢。開始大約25cm高,身上有棕黃色的條紋。三個月之后條紋淡化消失。鴯鹋父親至少撫養它們六個月。 雄鴯鹋往往會收養任何流浪的雛鳥,只要這些小鳥不會大于雄鴯鹋自己的孩子。 小鴯鹋長起來非??欤ㄒ粋€禮拜最多可以長一公斤),12到14個月之后就長成大鳥。它們很多和父母繼續一起生活六個月,之后分家開始撫育第二代。野生鴯鹋可以活10年,家養的可以活到二十幾年。 調適 鴯鹋所屬的平胸類,是一個古老的雀鳥種類。八千萬年前在澳洲平原奔馳的鴯鹋,與現今鴯鹋的構造相當接近;恐龍橫行時,它們的始祖已經出現。澳洲大陸隨著向北移動而變得愈來愈貧瘠、灼熱和干旱,鴯鹋能在存活,更顯見其不凡的適應能力。 在天氣非??釤釙r,鴯鹋會伸出舌頭喘氣:它們急促呼吸,以肺部蒸發水份來降溫。它們能整天不停喘氣,而不會受血二氧化碳含量過低影響,但必須每天飲水以補充體液。不過,鴯鹋不會浪費水份:它們在天氣清涼時正常呼吸,鼻腔通道的多重大皺折令吸入的清涼空氣變暖,同時把鼻部的熱力帶走;呼氣時,較涼的鼻甲骨會令水份凝結,以供吸收再用。 鴯鹋的羽毛顏色清淡,只有尖端部份為黑色:羽毛尖端部份吸收陽光的熱力,內層的羽毛則形成隔溫層,于鴯鹋只會反射或吸收陽光熱力的兩百仙。鴯鹋步行時速為四至七公里,形成的氣流僅足以帶走羽毛尖端的熱力,因此當其他動物要遮蔭時,鴯鹋仍能在烈日底下覓食。 鴯鹋不同于一般需要結伴或者互相梳理羽毛的雀鳥,它們基本上是獨居動物。它們在到處尋找食物,雖然有時似乎成群活動,但這并非真正的社交活動,而只是在各自覓食的路上相逢罷了。 在民間傳說中,鴯鹋有預知那里下雨的神秘能力,而且會不遠千里而至。這傳說并無根據,其實鴯鹋能感受到輕微的天氣轉變,特別是遠處的云,更可能聽到遙遠的雷聲。 西澳洲的鴯鹋遷移根據季節而定:夏季向北走,冬季向南走;但東部的鴯鹋遷移郤隨意得多。鴯鹋每天正常走十至廿五公里,所以每季遷徙一千公里也是等閑(帶著雛鳥的雄鳥當然會比較慢了)。 鴯鹋也是游泳健將,能夠橫渡河流-這只是它們每日浪蕩四方的一部份。一般而言,鴯鹋寧愿在水中嬉戲而不愿渡河,如果在日間遇到溪流,它們會倒臥在水中,洗滌一下羽毛。 與人關系 在野外走近正在孵蛋臺或照顧鶵鳥的雄鴯鹋十分危險,因為它們有強壯的腿肌和鋒利的爪子,足以令人肚破腸流。但一般而言,鴯鹋是害羞的動物,不會傷害人類,遇到人類只會拔腿就跑。它們也很有好奇心,有叢林知識的人,只要把一塊顏色鮮艷的手帕縛在樹枝上,再躲在草叢中舉起搖晃,便能吸引野生鴯鹋起近來查看。 鴯鹋長久以來都是土著的文化和經濟體系中心。歐洲人也很快知道鴯鹋的蛋和肉的價值,也學懂了如何煮鴯鹋蛋(煮之前要先打開再放一整晚,如讓當中的油浮起方便除去)。不過直至不久以前,鴯鹋也被當作害鳥,人們除之而后快,而不視之為可用的資源。 十九世紀初,歐洲人已把兩個品種和一個亞品種的鴯鹋消滅殆盡,而且還竭力要把剩下來的一個品種都消滅掉。不過鴯鹋能在荒蕪廣寬的平原上隱藏起來,因而不致受太大影響。畜牧業認為鴯鹋與牲口爭奪食物和水源;當然這指控也是真確,不過卻忽視了鴯鹋對土壤的幫助、和吃掉大量蝗蟲和毛蟲等害蟲的貢獻。 種麥的農民則比較擔心了:因為鴯鹋既喜歡吃柔軟的麥芽,也愛吃成熟的麥子。更壞的是很難用欄柵阻擋鴯鹋,即使它們不是為吃麥子而來,也會把它們沿途的成熟麥子踏平。1901年,西澳洲的農民筑起了一道1
100公里長的高圍墻以阻擋鴯鹋。雖然這道墻保護了麥子,但郤同時影響了遷移路線;在情況最壞年份,多達五萬只鴯鹋撞在墻上,活活餓死。 1932年,反鴯鹋行動變得有點荒謬,特別是鴯鹋跟袋鼠都是澳洲國徽上的原生物種。 在大蕭條高峰期的一個干旱的夏天,西澳洲農民召喚軍隊參與一場「鴯鹋戰爭」,而且用上裝在貨車上的機關槍。幾天之內,軍隊嘗試與敵人交手,結果卻是鬧劇一場-死了一些鴯鹋,軍隊也學到了一些戰場上的快速動作。炮隊司令馬利帝茲少將(Major Meredith)其后說:「假使我們有一個師團有這些鴯鹋的載彈能力,這個師在世上便無往而不利了?!挂驗椴荒軟Q定浪費的彈藥由誰支付,此次實驗很快便結束。 1988年,鴯鹋早已受法律保護了,而西澳洲在對待鴯鹋方面再次走到臺前,不過卻不再愚昧無知,而且大有收獲-西澳 *** 向Willuna Station的土著發出了許可證,準許他們購買鴯鹋鶵鳥。 各州的土著和歐洲地主于是紛紛學習養殖鴯鹋,鴯鹋商品的市場亦迅速發展。雖然最初的熱潮隨即冷卻,但今天澳洲仍有約二百五十個鴯鹋農場,海外則更多。 鴯鹋體內有很多脂肪,鴯鹋油用途也很廣泛,特別是治療肌肉疼痛和扭傷。鴯鹋皮也是優質的皮革材料;鴯鹋肉則脂肪量少而富于蛋白質,味道近似牛肉,據說味道不錯,但頗帶羶味。至于鴯鹋蛋,由于蛋殼很厚,因此常用于雕刻,鴯鹋羽毛也很受市場歡迎。 鴯鹋適合于變差了或過度放牧的草地上飼養,因為它們不像牛-更甚的是綿羊-般壓實泥土或破壞草根,而且鴯鹋的糞便也能讓原生植物漸漸復原。
鴯鹋是什么動物的別稱?
鴯鹋讀音為:ér miáo,指鳥名。
一、鴯拼音:ér,注音:ㄦˊ,部首:鳥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11畫,五筆:DMJG
倉頡:MBPYM,鄭碼:GLRZ,四角:17227,結構:左右,區位:8025,統一碼:9E38
筆順:一ノ丨フ丨丨ノフ丶フ一
釋義:鳥,似鴕鳥,嘴短扁,羽毛灰色或褐色,有三個趾,善于奔跑,不能飛翔。生活在大洋洲森林中。
二、鹋拼音:miáo,注音:ㄇ一ㄠˊ,部首:鳥部,部外筆畫:8畫,總筆畫:13畫
五筆:ALQG,倉頡:TWPYM,鄭碼:EKRZ,四角:47627,結構:左右,區位:8037
筆順:一丨丨丨フ一丨一ノフ丶フ一
釋義:鳥。
擴展資料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只有3個:
1、鷾鴯?[ yì ér ]
鳥名。燕子的別名。
2、鴯鹋?[ ér miáo ]
鳥,翅膀退化,腿長,有三趾,善于走,產在大洋洲草原和開闊的森林中,吃樹葉和野果。
3、鷾鴯巾?[ yì ér jīn ]
頭巾名。形似燕,故稱。
鴯鹋是什么動物?
鴯鹋是鳥綱鴯鹋科唯一物種,體高15-185厘米,體重3-45千克,壽命1年。
擅長奔跑,是大洋洲的特產,世界上第二大鳥類,僅次于非洲鴕鳥,因此也被稱作澳洲鴕鳥。
鴯鹋棲息于澳洲森林,草原和沙漠地帶,以樹葉和野果為食。
今天的內容先介紹到這里了,閱讀《鴯鹋是什么動物》完畢之后,如果喜歡的話可以收藏起來哦,想要學習更多的理財知識,敬請關注新證理財。
發表評論